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。
钱学森在1936年和同学一起拍下了一张照片,将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帧给永远的保留了下来。
照片中,钱学森站在同学们中间,颜值可不低,后来这照片上的人也都各自在多个领域大放光彩,其中更是有人当了清华副校长。
而这照片中的人,从左往右来看,分别是张光斗、者待考、钱学森和徐芝纶,而当了未来清华副校长的就是张光斗。那一年,钱学森才25岁,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,充满着青春气息。
钱学森,1911年12月11日出生在上海,是家里唯一的孩子,父亲是钱均夫,家里曾经是商人,但后来没落了,钱均夫自小受到了好教育,还曾经出国留学。
后来娶了杭州一个富商的女儿,名为章兰娟,知书达理,有了钱学森后,两人更不会落下孩子的教育,所以钱学森自小就接受了来自父母好的教育。
1914年,3岁的钱学森跟随父母来到了北京,这个时候家人已经看出钱学森的聪明了,尤其是记忆力十分的好,更让人惊讶的是,他的悟性很好,妥妥的读书料子。
之后钱学森便踏进校园,不管是哪个学龄阶段,都是名列前茅。但身在那个充满战火的年代,虽然在家人的呵护下,钱学森平安健康的长大了,但也知道身为国家新一代人,要承担起拯救国家、保护国家的责任。
1934年,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,第二年便去美国的麻省理工留学了,并获得博士学位,后来又去到了加州的理工学院,又获得了航空、数学博士学位,毕业后留校任教。
在海外的他,怎么可能不想家?他还每天都关心着国家局势,后来新中国成立后,钱学森很兴奋,毅然决然的决定回国。
钱学森说:“我是中国人,我的根在中国”。
要知道的是,当时的钱学森在美国已经学习生活10年左右了,金钱、地位和名誉都有,但这些他统统不在乎,为了回国,他愿意放弃一切。
对他来说,什么都可以放弃,就是不能放弃祖国,他深知国家正需要人才,他要回去建设祖国。可是他的回国之路并不顺利。
在钱学森准备回国的事情时,美国国内正在盛行麦卡锡主义,美国的军事部门怀疑钱学森是共产党,便直接吊销了他的参与机密研究的证书,钱学森很生气,更加想要回国了。
于是他加快了回国的脚步,但却遭到了拒绝,他不明白为何他要回到自己的国家,美国居然不放他。
这是因为美国人深知钱学森是个怎样的学术水平,美国政府认为钱学森已经掌握了尖端的军事理论,他一个人能抵得过5个海军陆战队,就算把他枪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到中国。
之后美国政府在拒绝钱学森回国后,还对钱学森进行了政治迫害,把他的家抄了之后,把他直接扣在特米那岛将近半个月的时间。
中国政府得知后,谴责了美国政府的行为,要求美国政府立刻解除对钱学森的扣押,要帮助钱学森回国。
谁知美国却耍赖说,要让中方拿出钱学森想要回国的证据,十分荒唐,人被美国管控着如何拿到实质性证据?
就在周总理为此烦恼时,陈叔通居然收到了钱学森辗转着送出来的信,这个信可不是直接放在信封里的那种正式的信,而是写在香烟盒子上的。
钱学森先是寄给在比利时的妻子的妹妹家里,后来又通过夹带的方式才到达陈叔通手里,过程还好顺利,没被监视的人发现。
周总理看到这封信后很激动,这证据不就有了,随后便又和美国进行谈判,美国还是说没有证据说明钱学森想要回国。
在据理力争之后,我方看美国人还是趾高气昂的,于是就把信拿了出来,美国人看到后脸刷一下子直接红温了。
在中国政府的坚持下,美国政府最后不得不答应放钱学森回来,不过得给大量的保释金,最后是加州理工学院出面,交出了许多保释金,才把钱学森给带了回来。
回来后,钱学森更加迫切的想要回到祖国,但是不好的事情又发生了,在过海关的时候,海关直接没收了他的行李,这些行李都是有接近800公斤的书和笔记本。
原来,美国认为钱学森把涉及到机密的材料给带走了,其实在打包之前,钱学森已经让美国有关部门检查过了,什么问题都没有才打包的,可是却又卡在海关上了。
没办法,只好让美国的检察官再次检查一遍,他们故意查了好久,才慢悠悠的说“没问题,可以走了”。
钱学森更加愤怒不已,美国政府的嘴脸真是难看。虽然过程很艰难,但好在罪没有白受,努力也没有白受,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路途。
1955年10月,钱学森终于回家了,漂洋过海的疲惫在踏入祖国土地那一刻起瞬间消散了。回国后,钱学森很快就投入到了工作之中。
对于当时的新中国来说,没有导弹是很严重的事情,彭老总那时还病着,一听说钱学森回来了不顾病体便去找钱学森商讨如何搞导弹的事情。
钱学森心里其实已经有主意了,他告诉彭老总说只要五年的时间,我们就能有导弹了,彭老总听后很是高兴,而这就是钱学森坚持要回国的目的。
随后钱学森便全身心的投入到研制导弹的工作中,废寝忘食,也攻克了很多困难,最后成功的研制出了原子弹、导弹,我们的国家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。
之后,钱学森先后也多次获得了国家级奖项,但对他来说,党和人民的认可才是对他最高的褒奖。
2009年10月31日,钱学森在北京逝世,享年98岁。
现在再看看当年钱学森25岁时的照片,估计连他都不想到自己会在未来对国家有那么大的贡献,“青年是国家未来的栋梁”这句话,也是具象化了。
直到今天也是如此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正是因为每一代的青年懂得担起大任的意义,才会有如今繁荣强大的中国。
信息来源:钱学森: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党史博采官方账号 2024-10-31 13:08钱学森简介 来源:中国军网 2019-07-22 18:01
京海配资-股票杠杆开户平台-香港配资公司-辽宁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